跳至主要內容

第39期 (4/2017)

第三十九期


目錄

主席的話
新任註冊主任訪談錄
工作報告
懷念許賢發先生
統計數字
註冊社工大會演講概要



主席的話

 
倫智偉主席

踏入2017年,我們已進入第二個工作年頭。三年任期,說短不短,總有些工作成果可向同工交代和分享;三年任期,說長也不算長,亦有一些工作計劃要加鞭進行。
 
去年的工作重點

註冊局日常一些看來是流水作業的工作,例如審核社工課程和註冊社工申請,其實需用心掌握細節,方能做對決定。註冊局始終是一個監管社工質素的機構,處理投訴和違紀行為,以保障社會受眾,這亦是一項需時及吃力的工作。
 
我們提高了註冊局的透明度,這點在上期《通訊》已有説明;另外,我們展開了《社會工作學歷評核準則》的全面檢討工作,《準則》是一本羅列了本地學院開辦社工訓練課程的要求,驟眼看只是學院會關注的事情,但同工對訓練接班人的的期望和意見,亦是相當重要。
 
未來的工作計劃

我們內部正檢視現有的《工作守則》。在展開全面的諮詢工作前,我們會先研究《守則》實際的應用範圍,以及比對英美澳加等國家的社工實務守則。預期年尾才會開始首輪的公開諮詢,請各同工留意。

最後,在行政事務方面,在接觸了前述的恆常工作後,我們發覺現有的處理程序有理順的空間及需要,現已著手跟進,希望可以進一步提升效率。

希望大家繼續留意註冊局的工作。


新任註冊主任訪談錄

李榮波先生

上一期《通訊》的「員工動態」一欄,公佈了註冊局的人事更迭,今期以特派記者專訪方式,讓大家多些了解新任註冊主任李榮波先生的背景,以及他對註冊局辦事處工作的展望。

特:    可否先向【通訊】的讀者簡單介紹一下自己?
李:    這剛巧也是我來此面試的一條問題,那時答的比較四平八穩,在此換一個輕鬆一點的講法。我在轉職前的送舊飯局披露去向後,同儕皆說那不是要轉行了嗎?我解釋這是轉界不轉行,我仍舊是如在香港保險顧問聯會及香港保險業聯會共約二十個年頭的日子一樣,負責註冊、處理投訴及執行會務,現只是由保險界轉到社福界。而這或是我職場人生規劃中,在未來三五七年間退休前的最後一站。

特:    那你對社福界來說,是一個「新鮮人」了?
李:    既是也可說不。我入讀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時,周永新教授是我的導師,我也曾擔任羅致光教授的研究助理。那時我主修的社會行政,是社工系新開辦,應該是第二年可選主修的。畢業時發覺社福界內投效無門,隨緣走入航運界,再轉往保險界的行業組織,從事會務、行業規管這一份專業。到踏入這個崗位,我算是回歸到初心的起點,再出發。容許我借此向仍記得我的老師同學們打個招呼:「我返咗嚟啦!」

特:    對新崗位有甚麼大計?
李:    我本身是基督徒,也是一個自由主義者,亦敬佩社會工作者只謙稱是工作者而非社會工程師的情操,因而只望能懷抱謙卑的心,不奢言大有為,但求在各方限制下鑽營時,仍持守四合原則(合法、合理、合情、合作),盡力施為及勇於承包後果,令人際間化學作用所生出的,是如熱煱上美食的香氣四溢,而非雪櫃裡餘羹的冷寞凋零。

特派記者:李榮波

工作報告

紀律委員會備選委員小組簡介會

根據《條例》規定,若註冊局需就投訴個案召開紀律研訊,便須從紀律委員會備選委員小組委任五名委員,組成紀律委員會召開紀律研訊。經刊憲後,新任的備選委員已於本年一月十六日履新,任期三年。為了讓備選委員對紀律程序有更深入的瞭解,註冊局於本年二月二十四日晚上,於註冊局辦事處演講室舉行了紀律委員會備選委員小組簡介會,由註冊局的法律顧問講解紀律研訊的要點,並解答委員們的疑問。

紀律委員會備選委員小組簡介會

設立檢討工作守則專責小組

現行的《註冊社會工作者工作守則》(《工作守則》)及《註冊社會工作者工作守則實務指引》(《實務指引》)乃二零一零年一月的修訂版本。隨著社會發展,社會服務及服務使用者的需要亦不斷變遷,《工作守則》及《實務指引》是否需要作出相應修訂,值得審議。有見及此,專業操守委員會在本年一月,設立檢討工作守則專責小組,全面檢視現行的《工作守則》及《實務指引》,並就此向專業操守委員會提交修訂建議。檢討工作守則專責小組的成員包括:王家明先生、倫智偉先生、梁傳孫博士及兩位增任成員林昭寰博士告鄭鈺鈿博士。

檢討社工學歷認可評核準則諮詢

現行的《用於社會工作者註冊事宜的認可社會工作學歷評核準則》(《評核準則》)乃二零一四年修訂的版本。為了配合專上教育的發展及社會環境的演變,資格評核及註冊委員會自一六年十月中開始,展開檢討工作,收集註冊社工、院校、專業顧問、社福機構、社工專業團體、社工工會組織、服務使用者以及社工學生等各界人士的意見。

至本文截稿時,委員會已收到多份意見書,稍後將以聚焦小組的形式,蒐集來自服務使用者的意見。在考慮各方的意見後,委員會將草擬修訂建議供註冊局考慮,並在合適階段再就修訂建議進行諮詢。

推廣工作報告

在二零一十二月至今年二月底,註冊局職員到訪了以下院校,向社工學生介紹註冊局的工作

香港專業進修學校(一年班):70人
香港城市大學專上學院(一年班):70人
香港理工大學(一年班):42人
香港大學(畢業班):47人
香港浸會大學(畢業班):48人
人數總計:277人

註冊及續期註冊費用開支扣減薪俸稅

若「註冊社工」是所任職位的基本受聘條件,註冊社工所繳交的註冊費或續期費,均可在填報薪俸稅項時,向稅務局申請扣減有關開支。同工宜在繳費的同一個財政年度申請減稅,並且保留當年的註冊證及收據,以備稅務局查核。

接待訪客

在二零一六年十二月至今年二月底,註冊局接待了以下團體探訪:

  • 安徽省社會工作和社會治理赴港培訓班   
  • 台灣衛生福利部


註冊局網站升級

註冊局的全新網站已於本年一月正式啟用,新的網站符合萬維網聯盟(W3C)《無障礙網頁內容指引》(WCAG)2.0 AA級別標準,以及能配合不同電子裝置,包括電腦與手機等的顯示比例,帶給使用者耳目一新的感覺。

誠邀註冊社工投稿

為提高註冊社工對本《通訊》的參與,以及讓同工能就社工專業一抒己見,註冊局歡迎同工投稿。同工投稿時,請留意以下規定:

  1. 註冊局於每年四月及十月定期出版《通訊》,歡迎同工投稿,發表意見。
  2. 來稿應與註冊局的職能或社會工作專業有關,如投稿內容偏離上述範圍,註冊局有權酌情決定是否刊登有關來稿。
  3. 來稿文章不代表註冊局立場,作者文責自負。
  4. 投稿者須為註冊社工,並須提供真實姓名、通訊地址、電郵及聯絡電話。投稿者可要求不刊登真實姓名。
  5. 文章可以中文或英文撰寫,以中文2000字或英文1500字為限。
  6. 註冊局有全權決定是否刊登來稿。
  7. 對來稿文章,註冊局擁有最終編輯權。
  8. 註冊局不會向投稿者提供任何形式的酬勞。

懷念許賢發先生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前總幹事、三屆立法局議員許賢發先生,在一六年十二月七日與世長辭,享齡八十歲。

現行的法定社工註冊制度得以確立,實有賴許先生的大力支持。早在一九八零年代,許先生已參與各項有關社工註冊制度的草擬、諮詢及規劃工作。及至一九九一年,社會福利專業人員註冊局(社專局)成立,並由許先生擔任主席,開展香港史上首個自願性的社工註冊制度。他繼而以時任立法局(社會福利界)議員的身份,著手草擬《社會工作者註冊條例》(《條例》)的私人法案,成為後來政府接手以公共法案方式提交立法局的基礎。《條例》在一九九七年六月生效後,社專局完成其歷史任務,但許先生仍未言休,在《條例》通過後而註冊局尚未正式成立的過渡時期,獲委擔任註冊局成員。他憑著多年的豐富經驗,為註冊局成立提供不少寶貴意見,貢獻良多。幾十年來,在不同的崗位上,許先生不遺餘力領導團結業界、推動與實踐社工自願註冊制度,以及為設立法定註冊制度展開立法工作,為現行的《條例》奠下穩固基礎。

註冊局在此感謝及記念許先生幾十年來對社工業界的委身,特別是為社工註冊制度作出的貢獻。我們亦在此向許先生的家人致以深切慰問。

許賢發先生攝於九五年香港社會福利專業人員註冊局會員大會

攝於九五年香港社會福利專業人員註冊局會員大會

許賢發先生攝於九九年註冊局首屆主席朱楊珀榆女士,聯同許賢發先生及時任社會福利署署長梁建邦先生主禮註冊局辦事處開幕儀式
攝於九九年註冊局首屆主席朱楊珀榆女士,聯同許賢發先生及時任社會福利署署長梁建邦先生主禮註冊局辦事處開幕儀式。


統計數字
(截至2017年4月截稿)
 
(一) 註冊社工

註冊社工性別分佈
男: 6,346
女: 14,966
總數: 21,312

註冊社工學歷分佈
認可學位: 13,705
認可文憑/副學士: 7,511
其他: 96
總數: 21,312

註冊社工職位分佈
社工職位: 14,469
非社工職位: 6,843
總數: 21,312

(二) 投訴個案
 
接獲投訴個案數目: 450
召開紀律聆訊個案數目: 88

(三) 註冊社會工作者自願持續專業發展計劃網上系統使用統計

曾啟動使用者戶口的註冊社工人數:1,387
戶口內有持續專業發展紀錄的註冊社工人數*:4,462
 
*由於持續專業發展紀錄可由註冊社工或活動主辦機構輸入,因此網上系統戶口內有紀錄的註冊社工人數,一般較曾啟動戶口的人數為大。
 
每位註冊社工已獲發自願持續專業發展計劃網上系統的登入資料,歡迎登入及更新個人紀錄。如同工已忘記登入名稱及/或密碼,請透過網上系統主頁上的「忘記使用者名稱/密碼」網上表格,向辦事處重新索取有關資料。 


註冊社工大會演講概要

近年來,香港在政治、經濟、社會與民生等各個範疇,都經歷各種的衝擊與轉變,社會形態亦因此不斷變化。作為註冊社工,如何在這種多元多變的社會環境下,與服務使用者同行,了解及回應他們的需要,實在是一個值得探究的課題。有見及此,註冊局在一六年十一月十一日舉行的註冊社工大會上,以「在新社會形態下註冊社工面對的挑戰」為題,邀請了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何式凝教授及立法會議員(社會福利界)邵家臻先生擔任演講嘉賓,與出席的同工分享他們的觀點。以下是當晚兩位嘉賓的演講概要,供錯過當晚大會的同工,分享嘉賓演講的重點。

超越人神共憤的最低共同點 — 回應「被忽略的不義」的社會參與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
何式凝教授

何式凝教授

作為社會工作者,要站起來為一些大是大非、甚至人神共憤的事情發聲,義正辭嚴,並非難事,亦屬社工基本份內的事情;但對於社會上一些被忽略、甚至被隱藏的不公義情況,社工卻可能感到難於啟齒。何教授引用大學教學職位晉升的男女比例作為例子。根據一些統計研究顯示,不論在任何時段、任何大學或任何學科,職位愈高,女性擔任的比率便愈低。一般而言,大學普遍認為這種情況緣於傳統的社會觀念,女性被套上了生兒育女及照顧者角色的枷鎖;但何教授却指出家庭崗位的擔子,只是一份讓事情合理化的說詞,實情反而是在現時的職位晉升評審制度中,一些難以量化成效、或是屬於小眾利益的研究項目,一直不被看重,負責的研究學者難以因此獲得提升。而在這種潛在不公的制度下,間接令小眾利益亦被忽視。但是,當有人為此發聲和爭取時,便每每遭到同儕指責、排擠,結果牽連到自身的升遷。由此可見,要為那些被忽略、甚至被隱藏的不公義事情發聲,可謂殊不容易。

類似的情景放諸於社福界,情況相差無幾。近日有關弱能人士在院舍被性侵犯的案件,引起社會的關注,作為社工,當然能夠與社會大眾齊聲表達憤慨;對於一些老生常談、沒有爭議的議題,包括如何推動政府修改政策、如何提升院舍的服務水平、要求增加服務人手等等,社工們亦輕易地便可提出各種不同的建議。然而,當觸碰到較敏感的話題時,例如弱能或殘障人士的性需要、他們應可在甚麼年齡首肯與他人發生性行為等等,社工往往受中國傳統思想或機構文化的影響,對有關議題有所忌諱,但對服務使用者而言,這些議題却十分重要,並且具實際的討論價值。

在現今社會形態下,同性戀、雙性戀、性工作者又或跨性別人士等等確實生活在我們的社區中,他們在情緒支援或社區設施等各方面也有其個別需要,但可惜的是,社工在其服務機構內,往往連帶起這些討論也遇著很大阻力,更枉論指出機構在服務上的不足,造成很多有關小眾需要的聲音不能達於社會大眾,以致他們的權益被受社會忽視。

在小眾權益以外,政治議題亦為不少社工所忌諱。社工為避免影響僱用機構的聲譽或形象,每每認為社工應保持政治中立,在與其他機構的社工合作時,即使是與政治無關的項目,亦增加了一重無形的篩選,審視有關機構的背景或有關社工的個人政治取向。

何教授喜見《註冊社會工作者工作守則》中,包含了有關捍衛社會公義的條文,她寄語年青一代的社工,應趁著生活包袱相對較輕的時候,多留意社會上不同的議題,在超越「最低共同點」的基礎上,更多為「被忽略的不義」發聲。


何式凝教授與主席倫智偉先生合照

新議會形態看新社會形態

立法會議員(社會福利界)
邵家臻先生

邵家臻先生

本屆立法會在議員任期仍未開始,直至邵先生當晚分享的一刻,風波不絕,新鮮事物接踵而來,浮現一種新的議會形態。議會正是社會的縮影,議會的形態變化,也反映著今天社會運動的改變。邵先生作為立法會的「新丁」,他以擔任立法會議員一個多月來的跌跌碰碰作為例子,分析在今日社會形態不斷急速改變下,社工有何挑戰,如何自處。

邵先生認為現時社會正處於「新中有舊」的社會形態,意思即在新的形態中,舊有的思維依然作祟。以社會運動為例,當社會運動以舊有的思維模式推動,便會衍生出很多有關那些行動是有用,那些行動是徒然的討論。又以議會工作為例,當邵先生在議會以傳統叫口號的方式表達意見,網絡上便有很多人立時批評他的做法,認為他所做的是徒然,沒有效用。邵先生認為這種「事後孔明」,即由結果從下而上的推論邏輯很危險,因為這不代表採用另一些方法進行抗爭,便保證能有更好的效果。

在「新中有舊」的社會形態下,邵先生認為很多人的心態是「心裡複雜,頭腦簡單」。從社交網站的留言,邵先生的結論是現時很多人都是講求感覺。當他以議員的身份做了某些事情,人們的反應大部分都是表達一些感受,如離譜、白做,或覺得他應該怎樣才對。但在這些複雜的情緒中,願意了解事情始末及箇中考慮的人卻是寥寥無幾,造成感覺與認知之間存在很大的落差,亦形成一種以「結果為本」的社會形態。

在上述的新社會形態下,對社工有何挑戰?邵先生認為,在新形態下,社工的服務模式,特別是社區工作,會受到很大的衝擊。傳統上,社工都傾向以深耕細作的模式發展社區工作,由接觸個案、建立信任、網絡組織,及至動員抗爭。但在現時的社會形態下,年輕一代都傾向「百花齊放,自主自決」。他們不需要領導、組織,只需要一個平台,讓他們就關心的議題,各自把心中的概念,自由發揮化成行動。議題過後,他們便可隨即離開平台,不受束縛。

在舊有模式日漸式微,新模式日漸興起下,若社工不作出改變,恐怕社工的存在價值也可能受到侵蝕。邵先生認為這種「存在焦慮」對社工而言,實有其正面作用,讓社工可就此作出反思,繼而重新定位社工的角色,因應社會轉變而改進服務模式。例如社工可多嘗試突破傳統框架,以單一議題為主導,聚合不同層面、不同關注點的市民大眾。

社會形態不斷急速轉變是不爭的事實,服務使用者的需要亦隨之有所不同,因此社工在堅守社工價值的基礎上,當掌握時代脈搏,以開放的心態時刻反思,努力求變,為市民大眾提供更優化的服務。

邵家臻先生與主席倫智偉先生合照

(以上兩位嘉賓的演講內容,不代表註冊局立場。)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