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第37期 (4/2016)

目錄

新七屆社會工作者註冊局成員

工作報告

資訊

重探社會工作:宏觀vs 微觀

註冊社工大會專題演講摘要

統計數字

誠邀註冊社工投稿


新七屆社會工作者註冊局成員

選舉概況

新一屆的註冊局成員已於2015年12月12日順利選出。是次選舉共有23位註冊社工參選,在約二萬名符合投票資格的註冊社工中,共有5,711位社工投票,創歷屆新高。全程的點票工作由三位監票人監察,他們是紀律委員會備選委員(非註冊社工類別)的劉志賢先生、李麥麗英女士及馬紹良先生 M.H.。最後,獲得最高票數的8位候選人順利當選為新一屆的註冊局成員。註冊局非常感謝三位監票人的寶貴時間,令是次選舉能在公平、公正及公開的情況下順利完成。

註冊局共有15名成員,其中8名成員由註冊社工選出,另外6名成員由行政長官委任,他們分別來自社福界、法律界及會計界,其餘1名成員為社會福利署署長或其代表。註冊局成員名單已於2016年1月初刊憲,任期由2016年1月16日至2019年1月15日,為期三年。

 

新一屆註冊局成員及委員會名單

新一屆的註冊局在2016年1月26日的會議中,選出主席、副主席、義務司庫、義務秘書及各委員會召集人,詳列如下:


Board Members

倫智偉先生 (選任成員), 主席
梁傳孫博士  (選任成員), 副主席
盧華基先生 (委任成員), 義務司庫
王家明先生, (選任成員), 義務秘書
朱慧心女士 (委任成員)
鍾威龍先生 (選任成員)
許宗盛先生, Herman, S.B.S., B.B.S., M.H., J.P. (委任成員)
關永成先生 (選任成員)
林嘉泰先生,J.P. (社會福利署署長代表)
陸嘉美女士 (選任成員)
馬錦華先生,J.P. (委任成員)
邵家臻先生 (選任成員)
陳德義先生 (委任成員)
曾健超先生 (選任成員)
胡麗玲女士 (委任成員)

行政事務委員會

職能:

負責註冊局的人事、財政、行政事宜及推行宣傳工作,務求加強公眾人士、 註冊社工及各福利機構對註冊局工作的認識。  

成員包括:

梁傳孫博士 (召集人)
鍾威龍先生
許宗盛先生, S.B.S., B.B.S., M.H., J.P.
關永成先生
盧華基先生
邵家臻先生
陳德義先生 
王家明先生


專業操守委員會

職能:

處理有關註冊社工專業操守的事宜。 

成員包括:
曾健超先生 (召集人)
許宗盛先生, S.B.S., B.B.S., M.H., J.P.
梁傳孫博士
陸嘉美女士
倫智偉先生
馬錦華先生,J.P.
邵家臻先生
王家明先生

 

資格評核及註冊委員會

職能:

負責草擬、釐訂及檢討認可的註冊資格標準及對有關資歷(社會工作學位或文憑)進行評核。 

成員包括:
邵家臻先生 (召集人)
關永成先生
梁傳孫博士
陸嘉美女士
倫智偉先生

 

主席感言

大家好!今屆註冊局選舉比以往多了同工關注,投票率亦創新高。通常熱烈的選舉過後,或組織換屆後,會有一段等待磨合的日子;不過,我們馬上就能告訴大家一個新轉變,由今屆開始,註冊局的會議議程和紀錄內容(除個別資料外),會一一公開,增加註冊局的透明度!在此,我要感謝上一屆各成員的努力,並期望今屆15位成員繼續通力合作,令註冊局有更理想的運作。

 

第七屆註冊局成員簡介


朱慧心女士

本人朱慧心,一九七八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主修市場管理;畢業後從事廣告及零售,與社會工作可以說是風馬牛不相及;但自從兒子在三歲時被評定為自閉及中度智障後,便與社會工作結下了不解緣;社會工作者更成為了我及兒子的夥伴!接觸的社工越多,感受也越深,我對社會工作者有一份感激,但也有一定的期許。

既然被委任為註冊局的成員,我深明是要以社會大眾的福𧘲為依歸,而不是單為同工的福利而努力。

過去三年在註冊局的經驗令我深深體會到社工頭上的光環不是一定的,要令這光環耀眼,還需同工的努力;更重要的是註冊局成員不偏不倚和大公無私的態度!願與各位社會工作者和註冊局成員共勉!

鍾威龍先生

鍾威龍,英文名Rivalino,簡稱Riva,曾任職學校助理、小學全方位學生輔導人員、綜合家庭服務中心社工,現任職中學駐校社工。當中曾經歷後定影時代、沙士襲港、因BURNOUT曾考慮轉行,但因深愛社工這工作,故重投社工懷抱。

不同的工作崗位,令我感受到社會面對教育、房屋、經濟等結構問題,如何影響個人情緒及家庭關係,而身處當中的前線社工,在面對公義與GATE KEEPER的矛盾時,那種拉扯的感覺並不好受。

在任職綜合家庭服務中心期間,開始參與社總綜合家庭服務中心關注組的工作,主要關注房屋署如何改善與綜合家庭服務中心之合作。當中的經驗令我知道,即使面對僵化的官僚制度,只要同工們齊心協力,勇於發聲及行動,都能有所改變。

2014年,我毅然加入社工復興運動,認識了很多同路人,參與討論不同的社福界議題。雨傘運動期間踏遍了不同的佔領區,苦思社工如何在自己的崗位去伸張公義。

2015年12月12日,承蒙業界同工的支持,在選舉中勝出成為選任委員。我已經預備好踏入體制裡,反擊打壓,重拾社工的初衷!

許宗盛先生S.B.S, B.B.S., M.H., J.P.

畢業於香港大學法律系,從1976年至今在香港執業為事務律師。許先生從80年代開始已參與不同的社會服務,包括社會福利諮詢委員會、康復諮詢委員會、監護委員會、社區參與助更生委員會、扶貧委員會、推廣義務工作督導委員會、公民教育委員會、社會福利署整筆撥款投訴委員會、醫管局公眾投訴委員會、獨立監察警方處理投訴委員會等工作。在1998年至2016年1月期間,許先生亦是社工註冊局紀律委員會備選委員。

關永成先生

大家好!我係關永成,Vincent,從事社會工作近4年,一直致力於基層的社區工作。和很多同工一樣,過去一直對註冊局沒有太多認識,對註冊局最深印象的認識就是每年繳交註冊費。觸發我去關心註冊局始於2013年註冊局計劃上調註冊費而引起同工的關注,也感謝時任註冊局成員的提醒,讓我開始思考註冊局的工作及與同工的關係,也覺得註冊局應該與同工有更緊密的聯繫。

2015年,我加入了社總參選註冊局的團隊,並成功取得全部8席之中的6個民選席位。在此,衷心多謝每一位投票支持我們的同工,你們的支持是希望註冊局能有轉變,也是我們在註冊局工作的原動力。未來3年,我們將努力讓註冊局和同工間有更多的溝通,期待未來的日子可以與大家有更多的交流,謝謝大家!

林嘉泰先生

我於1987年加入社會福利署,在不同的服務單位(包括醫務社會服務部、家庭服務中心、服務科、津貼科等)工作,現為社會福利署副署長(服務),代表社會福利署署長出席社會工作者註冊局會議。

梁傳孫博士

在決定參選之時,有位前輩提醒我:「註冊制度不是會員制度,註冊局也不是工會或行業協會,若你能當選應要嚴格按照註冊條例行事,知道不是所有同工期望的都能以註冊局之名處理。」 我十分敬重這位前輩,其所言也有道理,定當緊記。

然而,我亦以為作為選任成員,我們的權力是來自兩方 — 註冊條例 (Cap. 505) 和選民授權。為此,面對業界同工對註冊局和成員的任何合理期望,我們都應正視;辦得到的去辦,辦不到的便解釋清楚,決不能像過去一樣,讓業界聲音如泥牛入海。

自從LSG推行了這些年,對社福界已造成了太多破壞,令同工失卻對各權力機關的信任,也包括註冊局。今天我們縱或未能推翻LSG,重建健康的社福生態;但我總期望自己能在一些崗位上,做一些事情,令業界中的互信能一點一滴的重新累積過來。

期望在未來三年的註冊局工作中能做到一點點,是為願景。

盧華基先生

信永中和(香港)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管理合夥人及信永中和國際董事會成員。在香港大學取得工商管理學學士,其後在香港理工大學獲得專業會計學碩士學位。現為香港執業會計師、香港會計師公會資深會員、澳洲會計師公會資深會員及英格蘭及威爾士特許會計師協會會員。累積多年的公職經驗,現為財務匯報局財務匯報檢討委員團成員、職業訓練局會計業訓練委員會委員、香港會計師專業協會副會長、香港獨立非執行董事協會創會常務副會長及青年專業聯盟會計界會長及召集人。今年首次獲委任為社會工作者註冊局的委員,本人定當謹守註冊局的宗旨,致力提升社會工作者的素質和地位,推動業界的進步。

陸嘉美女士

由剛畢業對註冊局近乎毫不認識,到逐漸了解和掌握註冊局的職能及運作,及至現在正式參與討論和決策,每一步都是學習,每一步都是在限制中嘗試。 

作為選任成員,我們除了在註冊局內履行成員職務,亦希望在建制中找到轉變的空間。還記得在畢業後,同學們都紛紛急著交註冊費,但當問到這些註冊費的用途是什麼,是否用得其所,我們卻不得而知。事實上,有成員在簡單分析過註冊局的財政和資產狀況後,發現註冊費是可以有下調空間的。或許有人會覺得爭取減些少註冊費是微不足道,但是透過建議行政費用的公開透明、重新分配及管理,正是展現社工不是只有被管,調轉過來亦是可以監察註冊局的。 

在任期之內,我定當盡力把年青社工的聲音帶進註冊局,爭取註冊局的內部民主。在有關機構濫權及社會公義事件上,我們選任成員亦會努力聯合以個人名義作出行動回應,維護社福界的專業與尊嚴。

倫智偉先生

倫智偉,倫(音卵)sir。公職和學歷我有一小堆,但不列出了,因重點是,今年我是一位當前線工作的主席。我講話和主持會議,會多以前線社工角度去看註冊局的工作。

註冊局組織,八名民選,七名委任。如果我是政府,會感到遺憾:為何當年訂出民選比例會這樣高呢?我認為,我們要好好把握這八個民選席位,在社工界授權給我們的情況下,盡量做好註冊局的工作。

我曾在一個場合說過,註冊局是一處要守住的地方,而不是攻的地方。要守住什麼?這裡不贅。但在社總和復興兩支團隊的合作下,我預計,要守的應該守得住,亦可能會有進取多一點的可能。

大家請繼續留意我們這一屆和過往會有什麼分別!

馬錦華先生,JP

馬錦華,從事社工超過四十年,由青少年服務至長者工作,其後因緣際遇,加入國際社會工作服務,擔任香港世界宣明會之籌募及推廣工作,因而涉獵較廣泛,及較多與商界合作之機會,從而了解如何與跨界別合作,推動社會需要和改變。其後於九六年起擔任新創社企服務機構—長者安居協會創會總幹事十六年,透過協會二十四小時不停運作,全面關懷之平安服務,為超過十萬香港長者帶來平安生活。自一二年離任總幹事後,現正擔任該會之執行委員(董事) 及其服務促進小組委員。他目前是社署之獎券基金委員會成員,又是扶貧委員會之下的社會創新企業發展基金增選委員,與及市建局非執行董事和社工註冊局委任委員。

邵家臻先生

邵家臻,亞臻,雙子座,貓型人,做了十三年前缐社工,現為前缐大學老師,於香港浸會大學社工系任教,亦為青年研究實踐中心副主任。

九十年代初,大學階段已開始走上街頭,參與運動。做過十年「社會工作者總工會」理事和十年「香港政策透視」執委。2012年以「進步社工」名義,成功當選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社福界選委選舉,推了泛民代表入閘,以及在最後關頭「撕票」,不要小圈子欽點。2013年3月發起「社工復興運動」,以社會運動團體的姿勢參與社福事務,例如反社區驗毒計劃丶反院舍券計劃丶爭取全民退保丶守護社褔界防染紅等,希望同工毋忘初衷,回到公共。2013年4月,全身投入「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2014年9月在雨傘運動中擔任大台咪手,跟香港人一齊流淚一齊嗌。2015年1月,跟佔中三子丶學民學聯和陳日君樞機一起被預約拘捕。

寧在思進,莫在思停。2016年1月當上社工註冊局委員,參與三個委員會工作之餘,亦為「資格評核及註冊委員會」召集人,文山匯海,如履薄冰,唯有抖擻精神,彳亍前行,做個進取型的註冊局委員,令第七屆的社工註冊局可以絕地生花。

陳德義先生

我於香港大學社會工作系畢業,其後於一九八七年加入社會福利署工作至今,曾在不同的服務範圍工作,包括有感化服務、青年事務、保護家庭及兒童服務、安老服務、職系管理等。現為屯門區福利專員。

曾健超先生

大家好,我係阿 KEN曾健超,從事青少年外展工作十年。係今屆註冊局的選舉,我與社總及社工復興的朋友一齊參選;又因為大家的信任,我地成功守住8個民選議席防止註冊局染紅。

今屆註冊局在第一次會議中已劍拔弩張,委任成員與民選成員由主席/副主席到各委員會召集人的出任也爭持激烈,在經過一輪爭持後我有幸成為「專業操守委員會」的召集人。我們堅持要守著這個崗位,是希望帶出一個重要的訊息:「不會有任何社工在參與社會運動時,因為政治打壓而被取消註冊、撤銷社工資格」。

時代動蕩,社會撕裂,香港更到處出現矛盾、荒誕、不公義的情況。「社工」絕對肩負著推動社會公義的責任,不容藐蔑,更不容被不民主政權任意踐踏。

多謝大家對我們8位民選成員的信任。在這個風雨飄搖的時代,我們一定會竭盡所能,與大家一起堅守社工的核心價值。

王家明先生

本人王家明(家明)。去屆社總內務秘書,社工註冊局社總團隊選任委員;從事青少年服務工作十四年,相信社工是一份生命實踐的工作。 

本人明白業界同工對註冊局成員是有一定期望,未來日子我定與註冊局各委員合作,致力保障同工權益及捍衛社工專業。本人知道我們的團隊還有很多要學習的地方,然而我們相信只要有大家的支持,我們一定能夠做得更好。在此謹向每一位支持我們的同工說聲多謝。

胡麗玲女士

本人於一九九零年加入社會福利署工作,曾在不同的工作範疇服務,包括青年中心,家庭服務中心/綜合家庭服務中心及兒童及青少年住宿院舍,現於安老院牌照事務處工作。從事社會工作多年,本人體會到要發揮助人自助的精神,除了不斷改善社會服務及優化其制度,實踐社會工作的專業價值也是十分重要,而提昇社工的專業知識和工作技巧及建立完善的註冊制度和監察制度,對業界實踐社會工作的專業價值至為重要。本人很榮幸有機會參與註冊局的工作和事務,希望能以真誠及前線社工的工作經驗,為推動社會工作的發展及保障服務使用者權益出一分力。

[返回目錄] 

 


工作報告

財務簡報 (2014年4月1日 至2015年3月31日)

    ($)
營運收入  註冊及重新註冊費  7,753,367
  其他收入    223,592   
     7,976,959
 營運支出    職工成本  (4,171,235)
   物業及設備折舊  (1,250,977)
  其他營運費用  (2,052,086)
   營運盈餘  502,661
   財務成本   (19,245)  
 本年度盈餘  

483,416
=======

註冊社會工作者自願專科登記計劃

註冊局轄下的專業發展工作小組,曾於2015年建議在業界實行一套「註冊社會工作者自願專科登記計劃」(「自願專科登記計劃」),並就自願專科登記計劃的初步構思在業界進行廣泛諮詢。

諮詢期間,註冊局收到約140份書面意見,超過七成持反對意見。其後,註冊局就推行「自願專科登記計劃」徵詢法律意見。註冊局經過詳細考慮業界的意見及法律觀點,決定擱置「自願專科登記計劃」。

註冊社工大會

一年一度的註冊社工大會已於去年11月27日(星期五)於註冊局辦事處舉行。註冊局成員先向與會同工報告註冊局在過往一年的工作,其後開始專題講座,講座主題為「重探社會工作:宏觀vs微觀」。註冊局有幸邀得朱志強博士、甘炳光博士、林一星教授及黃洪教授,從不同的角度探討講題。當晚的演講摘要,已載於本通訊第6至8頁。

推廣工作報告

每年的九月至年底,正值開學不久之際,註冊局為新入學的社工同學舉辦講座,讓他們對社工註冊制度及註冊局的職能有基本的認知概念。踏入年中,註冊局已開始為社工畢業生講座,除了上述主題外,亦會講解註冊手續,以及推廣「註冊社工自願持續專業發展計劃」及《社會工作督導指引》。由去年十月至截稿前,註冊局一共舉行了16場講座,參與的同學總數約800位。如院校有興趣舉辦有關講座,歡迎與註冊局聯絡。

接待訪客

在二零一五年十月至截稿前,註冊局接待了以下團體探訪:

  • 深圳市日月社會工作服務社
  • 中山職業技術學院社工系
  • 中山市社會治理創新菁英成長計劃學員


社會工作學歷認可評審

在二零一五年十月至截稿前,註冊局完成以下的社會工作學歷的認可評審及認可檢討:

  • 宏恩基督教學院社會工作榮譽學士(全日制) [認可評審]
  • 香港城市大學社會工作副社會科學學士(全日制及兼讀制) [認可檢討]
  • 香港城市大學社會工作社會科學學士(全日制) [認可檢討]
  • 香港城市大學社會工作文學士(兼讀制) [認可檢討]
  • 香港浸會大學社會工作社會科學碩士(兼讀制) [認可檢討]
  •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沙田)社會工作高級文憑(全日制) [認可檢討]
  • 香港理工大學社會工作(榮譽)文學士(全日制及兼讀制) [認可檢討] 


社工日

註冊局一貫支持由業界團體及院校合辦的「社工日」活動,並參與有關的籌備工作。本年「社工日」的主題為「點燃社工情 攜手創新天」,舉辦的活動包括長跑比賽、向社工致敬心意卡及在2016年3月15日社工日當天的「接觸、聆聽、對話 — 人性化的城市發展」啟思會議暨體驗式工作坊。本年「社工日」活動已完滿結束,期望來年更多註冊社工支持社工日的活動,讓公眾更認同社工專業。

 

[返回目錄]  

 


資訊

增加會議透明度

為讓註冊社工更瞭解註冊局的運作與工作進程,註冊局決定由本屆註冊局成員任期起,即2016年1月16日,在註冊局網站公開註冊局各會議的議程及會議紀錄(不包括涉及個人及敏感資料的紀錄)。詳情請瀏覽此頁
 

立法會選舉 - 社會福利界功能界別選民登記

新一屆的立法會選舉將於本年九月舉行,其中所有註冊社工均符合成為社會福利界功能組別選民的資格。同工欲名列立法會功能界別的選民名冊,除必須已登記成為地方選區的選民外,同時需要另行登記為功能界別選民,才可在社福界功能界別投票。註冊局雖然會按選舉事務處要求把註冊社工名單交予該處,但據該處解釋,由註冊局提供的註冊社工名單只用作核實之用,該處不會把註冊社工名單內的註冊社工,自動為他們登記為功能界別選民。因此,請所有希望參與投票而又未登記為地區選民或社福界功能界別選民的註冊社工,盡快到選舉事務處或各區民政事務處索取登記表格,辦理有關手續。

 

[返回目錄]

 


重探社會工作:宏觀vs 微觀
註冊社工大會專題演講摘要

社會工作是助人自助的專業,服務對象包括個人、家庭、群組,以至整個社會,因此社會工作者所關顧的,是社會不同階層人士的全人需要。要達致這個願景,相信大部份同工都認同微觀與宏觀介入手法都是不可或缺的實務元素。可是,在現今社福界環境中,業界似乎較重視微觀社會工作的發展,相對上忽略了宏觀社會工作的重要性。有見及此,註冊局很榮幸在2015年11月27日舉行的註冊社工大會中,邀得多名本地社工學者,重探社會工作,剖釋當中的原因,以及探討如何走出這個困局。

如何扭轉去「社會」的社工教育

明愛專上學院社會科學院院長朱志強博士

朱博士坦言,現今的本地社會工作欠缺從宏觀角度照顧服務使用者的需要,形成一種去除「社會」的社會工作實務,而這種現象與社會工作教育去「社會」化息息相關,存在著不可分割的關係。

社會工作教育的目的,本來是希望透過專業的訓練,培訓出既有實務能力,並具使命感的社工,為弱勢社群提供服務,跟他們一起爭取應有的權益與公義。可惜,今日的社工教育與上述的信念已愈行愈遠。究其原因,可歸納為大學教育發展與社福發展的宏觀因素,以及社工教育本身的微觀因素。

在宏觀因素上,現今大學教育強調管理主義及教育產業化,大學之間又不斷為排名及研究數量比拼,這種大學文化嚴重扭曲社工專業教育的本義。另一方面,社福津助模式引入商業管理手法,不但改變了服務對象與社工的關係,也改變了整個社福生態和社工實務。

在微觀因素方面,近年的社工教育強調「臨床化」、「心理治療化」及「技術化」,致令社會工作教育的「社會」元素漸漸被去掉。另一方面,現代的社會工作教育亦過份強調專業化,使社工知識被過份的科學包裝,令原本富價值實踐及政治含義的實務被壓縮或邊緣化。

社工教育在上述背景下逐漸被去「社會」化。例如在「自我認識」的課程中,比較側重個人的成長與家庭的角色,而較少灌輸個人在社會擔當的角色及意識形態。在介入手法上,社工教育偏重微觀心理輔導和治療手法,傳統的小組工作及社區工作慢慢式微,導致社會公義的傳承亦隨之削弱。

當社工教育被去「社會」化,首當其衝是削弱了同學對弱勢社群的身同感受。即使他們能夠就弱勢社群的處境進行社會因素上的反思,但對社會制度的批判仍然不足,未能深入扎根於生活實踐。這種浮鬆的社會批判意識,讓他們很容易因考驗而退縮,不敢為弱勢社群爭取社會公義。

作為資深的社工老師,朱博士承認如要扭轉目前的情況絕不容易。但他認為社工老師雖不能改變制度,但若每位社工老師可以身作則,仍然大有可為。例如在施教家庭與心理治療的課堂時,可多用社會因素分析家庭問題,讓同學能從宏觀的角度分析微觀的家庭問題。另一方面,社工老師自身必須保持業藝精進,瞭解社會脈搏,不要做一個「堅離地」的社工。在教學手法上,社工老師亦可參考EPS教學法,讓同學透過經歷充權(Empowerment)、參與(Participation)及能力為本 (Strength-based),培養他們如何實踐社會參與。


打破分離與失衡 — 社會工作微觀與宏觀實務的結合

香港城市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副教授甘炳光博士

根據IFSW與IASSW就社會工作的最新全球定義,以及社會工作者註冊局的頒布的《註冊社會工作者工作守則》第1、4、49及50條,可見社會工作不單在字面上包含「社會」二字,具體上亦包含社會涵義和社會目標。
 
在理論層面,社會工作理應兼具微觀與宏觀實務,同時照顧個人需要及捍衛社會公義,但在現實中,香港的社會工作專業近年確實出現了「治療化」、「去社會化」、微觀和宏觀實務分離,以至宏觀介入和倡導服務愈見萎縮的現象。
 
上述趨勢的形成,是由多個因素造成。在服務層面,或許是社工對宏觀社工介入手法存在一些誤解,他們在不少服務範疇中只局限採取單一的介入方法。同時,現行的津助制度及管理文化不利社工推行社會倡議的工作,令宏觀實務、倡導工作及促進社會公義的服務逐漸被忽略。另一方面,社工邁向專業化,可能亦拉遠了社工與弱勢社群的距離,不利宏觀實務的發展。
 
當香港的社工專業只著重微觀實務而忽略宏觀實務;當社工專業不再重視促進社會公義時,社會工作還應被稱為社會工作嗎?
 
甘博士認為,要打破微觀與宏觀社會工作的分離與失衡,社工應由個人開始,重拾社會工作的社會本質和社會涵義,社工在幫助個人之餘,也應具改變社會的心志,認同社會倡導工作是社工須兼負的責任。此外,社工亦應不時作出自我反思,尋找社工專業的自我定位,不要盲目附和和跟隨其他專業和主流論述去介定和發展社工專業。
 
在實務中,社工可嘗試以不同的模式,如「並存及互相重視模式」、「轉介模式」、「合作模式」及「綜合模式」等方法,推動結合微觀與宏觀實務。例如一位從事家庭服務的個案工作社工,他從不同個案中,分析到服務對象因相同的社會因素而產生相類的家庭問題,社工不妨可以為這群服務對象設立關注小組,為服務對象充權,就社會議題作倡議工作。如社工在社會倡議的知識和技巧上有所不足,或是僱用機構的政策構成障礙,社工仍可透過轉介或合作形式,推動宏觀社會工作。
 
在社工教育上,院校應開辦有關學科,讓社工老師向學生展示如何結合微觀與宏觀社會工作,並在實習時鼓勵同學把這些結合模式應用出來。另一方面,院校在課堂以外,亦可安排學生多作社會環境體驗,培養他們的社會意識。
 
除了社工自身和社工教育外,創造合適的社會條件同樣重要,其中包括爭取改革現行的資助制度、批判現今流行的新管理主義。另外,當機構與政府簽訂「資助及服務合約」時,亦應加入條款,確保服務是「建基於尊重社工履行其專業使命及不違反社工專業守則」的條文。
 
最後,由於機構的管理層或董事局往往不是社工,因此社工有責任向他們介紹社工的本質及工作守則的要求。若在推行宏觀實務上遇到阻撓,可提請有關的專業團體或工會組織,尋找方法捍衛和保障社工採用宏觀實務和倡導社會公義的權利。

 

重探社會工作:讓我們忘卻宏觀與微觀社會工作之間的分別

梁顯利基金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教授、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主任林一星教授

對於微觀與宏觀的社會工作,林教授認為社工應忘卻它們之間的界限,在實務中綜合使用不同的介入手法。美國在百多年前,已應用這套綜合模式。

珍•亞當斯(Jane Addams)是十九世紀末的一位美國社會學家及社會改革者,後來被譽為美國社工之母。她在1889年與志同道合的朋友在芝加哥創立了赫爾館(Hull House),成為全美第一所睦鄰之家,服務當時由歐洲移居美國芝加哥的新移民婦女及兒童。她們起初為服務對象提供個人性質的救助服務,以及推動當地的原居民與服務對象發展鄰舍互助。及後,當珍•亞當斯更帶動服務對象就女性權益、童工、工人權益等議題爭取社會公義。她及後在1920年更成為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創辦人之一,關注不同的社會議題,並於1931年成為首為美國女性取得諾貝爾和平獎的得主。

從珍•亞當斯的事蹟,不難發現她最初沒有刻意區分微觀與宏觀,甚至中觀(Mezzo)社會工作。珍•亞當斯所關注的,是每位服務對象的全人需要,由關顧服務對象的個人或家庭需要開始,以至社區照顧,到爭取改變社會,改變個人問題的根源。

時至今日,不少同工的社工生涯也是始於微觀的個案工作。當累積一定的實務經驗後,他們可能被升任為單位的主管,從事中觀性質的社會工作。及至他們再被升任為機構主管,他們便能更多參與宏觀層面的政策規劃工作。但是,在規劃宏觀的社福政策時,微觀實務經驗實在不可或缺。例如在制訂家庭政策時,若社工欠缺前線的微觀經驗,便不能有效分析家庭政策的轉變與個別家庭系統的關係。又例如在制訂扶貧政策時,若社工未曾體驗民間疾苦,怎能制訂有效而適切的扶貧政策。

既然社工所關顧的是服務對象的全人需要,社工能否只重視宏觀實務而捨微觀實務?相反,社工又能否只重視微觀的個案輔導而捨棄宏觀的社會倡議工作?因此,社工應該回歸本源,打破微觀、中觀與宏觀的界限,運用不同的手法,照顧服務對象的需要。


密不可分 — 對社會工作微觀與宏觀實務的回應

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黃洪教授


作為一位曾從事多年前線社區工作的社工老師,黃教授認為宏觀社會工作不被重視的核心癥結,在於無論在社工、機構及專業發展的層面,皆有「被去權」(disempowerment)的現象。

從社工個人層面方面,學院的社工訓練從來都是兼具個案、小組與社區工作的知識。從黃教授的親身觀察中,大部分社工內裡都認同社工有責任爭取社會公義。但現實的情況是,社工學生偏向選修微觀社會工作的科目,相反願意選修宏觀社會工作科目的人卻寥寥可數。另一個現象是,很多社工學生寧選擇較多臨床個案服務的實習範疇,願意選擇社區工作的學生則不多。相同情況同時發生在社工業界。

黃教授認為,出現這些現象的原因,是因為宏觀社會工作被去權。當社工在非主流團體,例如勞工權益服務及政治團體等工作時,往往未受到主流社工的認同,間接打撃社工從事非主流的社區工作。另外,社工雖然有志於改變社會,但社會並非一朝一夕能夠改變。相對地,臨床個案工作的理論和應用較易掌握,亦較容易見到成果。這種相對的情況也造成了宏觀社會工作被去權的現象。

在社福機構的層面,雖然不是每間機構都向純臨床服務方面發展,但客觀環境影響,致令他們被去權。當機構嘗試推動一些非主流的社區服務時,如社區經濟項目,又會受到很多同業的批評,認為他們「不務正業」,變相被去權。何謂「正業」?當機構被去權,不能改變社會政策,為何機構不可以做一些能幫助服務對象改善生計的實質工作?

在專業發展方面,社工的發展不存在所謂的「階段論」,不一定是先做微觀工作,慢慢隨職級晉升而發展為宏觀工作。他認為社工一樣可以先做宏觀工作,再發展微觀實務,甚至微觀與宏觀一起進行。但是,社工在個案分析上,也不能完全不分微觀、中觀及宏觀的角度進行分析,否則新入行的社工可能難以掌握個案的核心問題與介入手法。

既然社工普遍認同有需要爭取社會公義,便應在有限的空間,在實務中不停以結合微觀與宏觀的方式工作。雖然社工在社區工作中不斷被去權,但他們也可從微觀的個案中,體會社會不同階層對改變社會的渴求,從而再次得到充權,與服務對象一同爭取社會公義。


(以上演講內容不代表註冊局立場。)

[返回目錄]

 


統計數字 (截至2016年4月15日)

(I) 註冊社工

註冊社工性別分佈

男: 6032 (29.73%)
女: 14256 (70.26%)
總數: 20288

註冊社工學歷分佈

認可學位: 12946 (63.81%)
認可文憑/副學士: 7245 (35.71%)
其他: 97 (0.48%)
總數: 20288


註冊社工職位分佈

社工職位: 13946 (68.74%)
非社工職位: 6342 (31.26%)
總數: 20288

(II) 投訴個案

自成立以來接獲投訴個案數目 420
自成立以來召開紀律研訊個案數目 86

 

(III) 註冊社會工作者自願持續專業發展計劃網上系統使用統計

曾啟動使用者戶口的註冊社工人數:1199
戶口內有持續專業發展紀錄的註冊社工人數*: 3908 

*
由於持續專業發展紀錄可由註冊社工或活動主辦機構輸入,因此網上系統戶口內有紀錄的註冊社工人數,一般較曾啟動戶口的人數為大。

每位註冊社工已獲發自願持續專業發展計劃網上系統的登入資料,歡迎登入及更新個人紀錄。如同工已忘記登入名稱及/或密碼,請透過網上系統主頁上的「忘記使用者名稱/密碼」網上表格,向辦事處重新索取有關資料。

 

[返回目錄]

 


誠邀註冊社工投稿

為提高註冊社工對本《通訊》的參與,以及讓同工能就社工專業一抒己見,註冊局歡迎同工投稿。同工投稿時,請留意以下規定: 

1. 註冊局於每年四月及十月定期出版《通訊》,歡迎同工投稿,發表意見。
2. 來稿應與註冊局的職能或社會工作專業有關,如投稿內容偏離上述範圍,註冊局有權酌情決定是否刊登有關來稿。
3. 來稿文章不代表註冊局立埸,作者文責自負。
4. 投稿者須提供真實姓名、通訊地址、電郵及聯絡電話。投稿者可要求不刊登真實姓名。
5. 文章可以中文或英文撰寫,以中文2000字或英文1500字為限。
6. 註冊局有全權決定是否刊登來稿。
7. 對來稿文章,註冊局擁有最終編輯權。
8. 註冊局不會向投稿者提供任何形式的酬勞。

 

[返回目錄]

回到頁首